当前位置:首页专利查询广东惠和硅制品有限公司专利正文
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方法,包括如下步骤:(1)加入质量分数为8‑10%、粒径为10‑20nm的硅溶胶基质溶液,加入质量分数是硅溶胶基质溶液的0.1%‑1%十二醇硫酸钠,调节pH值,加热煮沸,获得溶胶基质;(2)以水玻璃为原料,经离子交换反应制得活性硅酸,向活性硅酸中加入活性硅酸体积分数的0.05%‑5%的聚合物交联剂,制得粒径较大的硅酸;(3)往步骤(1)的溶胶基质中加入步骤(2)中硅酸,加入碱溶液调节pH值为9.5‑10.5,所述硅酸的流量是1000‑5000g/min加热合成超大粒径的硅溶胶。采用上述方法可获得超大粒径的硅溶胶,其操作便捷,生产周期短,效率高。
到目前为止,硅溶胶仍然是集成电路平坦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磨粒。大粒径硅溶胶能大大的提升平坦化速率,进而提高制造效率、增加产能。除此之外,在平坦化过程中硅溶胶的粒径分布,对集成电路的影响也较大:相同固含量大粒径的硅溶胶,粒径分布均匀的颗粒能够得到较高的平坦化效率和表面上的质量;如果硅溶胶的粒径分布较宽,较小粒径部分在研磨过程中起到的机械作用十分有限,较大粒径部分很容易引起划伤,这将会带来制造效率和质量同时下降。硅溶胶是二氧化硅的胶体微粒分散于水中的胶体溶液,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无机材料,其胶粒大小可以为5-100nm。由于硅溶胶中二氧化硅颗粒表面具有大量的羟基,具有较大的反应活性,因此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化工、精密铸造、纺织、造纸、涂料、食品、电子、选矿等领域。硅溶胶的制备方法最重要的包含:单质硅水解法、离子交换法、直接酸中和法、电解电渗析法、胶溶法和分散法,目前在工业上被广泛采用的是单质硅水解法和离子交换法。单质硅水解法合成的硅溶胶粒径一般为20nm,浓度为30%,这样的产品难以满足某些特殊行业对硅溶胶粒径和浓度的要求。专利CN101597066A公开的一种离子交换制备硅溶胶晶种的方法,反应时间2-48小时。专利CN101070161A和CN15107411A公开的离子交换法制备的硅溶胶粒径较低。专利CN102432027A公开的离子交换法制备单分散、大粒径、高稳定性的酸性硅溶胶及其制造方法,所制备的硅溶胶的粒径最大能够达到100nm,但是所得硅溶胶的粒径分布在1-100nm之间,不足以满足现代集成电路制造的要求。因此,如何合成粒径更大、浓度更高、粒度分布更均匀的硅溶胶来满足这些特殊行业应用的需求,是硅溶胶行业不断研究的课题。
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存技术的不足,提供一种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方法。为实现上述目的,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:一种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方法,包括以下步骤:(1)溶胶基质的制备:加入质量分数为8-10%、粒径为10-20nm的硅溶胶基质溶液,加入体积分数是硅溶胶基质溶液的0.1%-1%十二醇硫酸钠,调节pH值范围为9.0-10.5,加热温度为90-100℃,获得溶胶基质;(2)大粒径硅酸的制备以水玻璃为原料,经离子交换反应制得活性硅酸,向活性硅酸中加入硅酸体积分数的0.05%-5%的聚合物交联剂,使得活性硅酸进一步聚集,制得粘度粒径为20-30nm的硅酸,硅酸pH为2-4;(3)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往步骤(1)的溶胶基质中加入步骤(2)中硅酸,再加入碱溶液,调节pH值为9.5-10.5,所述硅酸的流量是1000-5000g/min,加热合成超大粒径的硅溶胶。根据本专利技术,所述步骤(2)中的活性硅酸和聚合物交联剂的体积比为100:0.5-5。根据本专利技术,所述步骤(2)的聚合物交联剂为环状硅烷、八甲基环四硅氧烷、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或十二甲基环五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。根据本专利技术,所述步骤(3)中的溶胶基质、硅酸和碱溶液的体积比为5-9.7:90-94.7:0.3。优选的,所述步骤(3)中的溶胶基质、硅酸和碱溶液的体积比为5:94.7:0.3。根据本专利技术,所述步骤(3)的碱溶液为硅酸钠、氨水、乙胺、乙醇胺、二甲胺、三甲胺或四羟基铵等的一种或几种。根据本专利技术,所述步骤(3)的加热温度为98-100℃,时间为2-10小时,合成粒径为100-220nm。本专利技术的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方法,其有益效果是: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办法能够获得粒径为100-220nm的硅溶胶;与现有的大粒径硅溶胶的方法相比,其制备方法步骤简单,生产周期和工艺流程较短,生产耗能和成本降低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,对本专利技术的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。应理解,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。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技术,包括离子交换反应等,除非特别说明,均为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技术;所使用的仪器设施等,除非是本说明书特别注明,均为一般本领域的研究和技术人能通过公共途径获得的。以下实施例的质量分数为8-10%、粒径为10-20nm硅溶胶基质溶液为市售产品。实施例1(1)溶胶基质的制备:加入质量分数为8-10%、粒径为10-20nm的硅溶胶基质溶液,加入体积分数是硅溶胶基质溶液的0.1%十二醇硫酸钠,调节pH值至9,加热煮沸,获得溶胶基质;(2)大粒径硅酸的制备以水玻璃为原料,经离子交换反应制得活性硅酸,向活性硅酸中加入0.5%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,使得活性硅酸进一步聚集,制得粘度粒径为20nm的硅酸,硅酸pH为3.5;(3)超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往步骤(1)的溶胶基质中加入步骤(2)中硅酸,再加入四羟基铵,调节pH值为9.5,所述硅酸的流量是5000g/min,加热合成粒径为105nm的硅溶胶。其中:所述步骤(2)中的活性硅酸和聚合物交联剂的体积比为100:0.5。所述步骤(3)中的溶胶基质、硅酸和碱溶液的体积比为9.7:90:0.3 。所述步骤(3)的加热温度为98-100℃,时间为2小时。实施例2(1)溶胶基质的制备:加入质量分数为8-10%、粒径为10-20nm的硅溶胶基质溶液,加入体积分数是硅溶胶基质溶液的1%十二醇硫酸钠,调节pH值至10.5,加热煮沸,获得溶胶基质;(2)大粒径硅酸的制备以水玻璃为原料,经离子交换反应制得活性硅酸,向活性硅酸中加入活性硅酸体积分数的1%的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,使得活性硅酸进一步聚集,制得粘度粒径为25nm的硅酸,硅酸pH为2;(3)超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往步骤(1)的溶胶基质中加入步骤(2)中硅酸,再加入硅酸钠,调节pH值为9.6,所述硅酸的流量是2500g/min,加热合成粒径为150nm的硅溶胶。其中:所述步骤(2)中的活性硅酸和聚合物交联剂的体积比为100:1。所述步骤(3)中的溶胶基质、硅酸和碱溶液的体积比为6:93.7:0.3 。所述步骤(3)的加热温度为98-100℃,时间为4小时。实施例3(1)溶胶基质的制备:加入质量分数为8-10%、粒径为10-20nm的硅溶胶基质溶液,加入体积分数是硅溶胶基质溶液的1%十二醇硫酸钠,调节pH值范围为8.5,加热煮沸,获得溶胶基质;(2)大粒径硅酸的制备以水玻璃为原料,经离子交换反应制得活性硅酸,向活性硅酸中加入活性硅酸体积分数的5%的十二甲基环五硅氧烷,使得活性硅酸进一步聚集,制得粘度粒径为30nm的硅酸,硅酸pH为4;(3)超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往步骤(1)的溶胶基质中加入步骤(2)中硅酸,再加入四羟基铵,调节pH值为9.5,所述硅酸的流量是1200g/min,加热合成粒径为180nm的硅溶胶。其中:所述步骤(2)中的活性硅酸和聚合物交联剂的体积比为100:5。所述步骤(3)中的溶胶基质、硅酸和碱溶液的体积比为5:94.7:0.3 。所述步骤(3)的加热温度为98-100℃,时间为9小时。实施例4(1)溶胶基质的制备:加入质量分数为8-10%、粒径为10-20nm的硅溶胶基质溶液,加入体积分数是硅溶胶基质溶液的1%十二醇硫酸钠,调节pH值范围为9.5,加热煮沸,获得溶胶基质;(2)大粒径硅酸的制备以水玻璃为原料
一种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方法,其特征是,该制备方法有以下步骤:(1)溶胶基质的制备:加入质量分数为8‑10%、粒径为10‑20nm的硅溶胶基质溶液,加入体积分数是硅溶胶基质溶液的0.1%‑1%十二醇硫酸钠,调节pH值范围为8.5‑10.5,加热温度为90‑100℃,获得溶胶基质;(2)大粒径硅酸的制备以水玻璃为原料,经离子交换反应制得活性硅酸,向活性硅酸中加入活性硅酸体积分数的0.05%‑5%的聚合物交联剂,制得粒径为20‑30nm的硅酸,硅酸pH为2‑4;(3)超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往步骤(1)的溶胶基质中加入步骤(2)中硅酸,再加入碱溶液,调节pH值为9.5‑10.5,所述硅酸的流量是1000‑5000g/min,加热合成超大粒径的硅溶胶。
1.一种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方法,其特征是,该制备方法有以下步骤:(1)溶胶基质的制备:加入质量分数为8-10%、粒径为10-20nm的硅溶胶基质溶液,加入体积分数是硅溶胶基质溶液的0.1%-1%十二醇硫酸钠,调节pH值范围为8.5-10.5,加热温度为90-100℃,获得溶胶基质;(2)大粒径硅酸的制备以水玻璃为原料,经离子交换反应制得活性硅酸,向活性硅酸中加入活性硅酸体积分数的0.05%-5%的聚合物交联剂,制得粒径为20-30nm的硅酸,硅酸pH为2-4;(3)超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往步骤(1)的溶胶基质中加入步骤(2)中硅酸,再加入碱溶液,调节pH值为9.5-10.5,所述硅酸的流量是1000-5000g/min,加热合成超大粒径的硅溶胶。2.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方法,其特征是,所述步骤(2)中的活性硅酸和聚合物交联剂的体积比为100:0.5-5。3.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