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【无机化学滴定实验-实验原理及过程 】是由【DATA洞察】上传分享,文档一共【18】页,该文档可以不要钱在线阅读,有必要了解更多关于【无机化学滴定实验-实验原理及过程 】的内容,能够正常的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,选择自身适合的文档,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,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,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,方便您编辑和打印。:..无机化学滴定实验-实验原理及过程实验三滴定操作练习一、++OH-=HO2滴定的突跃范围:pH=-:甲基橙(pH=-)或酚酞(pH=-)红黄无红当指示剂一定时,用一定浓度的HCI和NaOH相互滴定,指示剂变色时,所消耗的体积比V/V不变,与被滴定溶液的体积无关。借此可检验滴HCINaOH定操作技术和判断终点的能力。本实验以酚酞为指示剂,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HCl和HAc,当指示剂由无色变为淡粉红色,即表示已达到终点。如果酸(A)与碱(B)中和反应为a+b=c+dHOABC2当反应到化学计量点时,则A的物质的量n与B的物质的量n之比为:ABn/n=a/bAB又因为n=cVAAA则可由下面公式求出酸和碱的浓度:CV=a/bCVAABB式中C、C分别为A、B的浓度(molL-1);V,V分别为A,B的体ABAB积(L或mL)。由此可见,酸碱溶液通过滴定,确定他们中和时所需要的体积比,即可确定他们的浓度比。二、实验材料仪器:碱式滴定管,25ml移液管试计:L-1HCL标准溶液(准确浓度已知)L-1NaOH溶液(浓度待标定)酚酞溶液()三、L-1NaOH溶液操作液荡洗已洗净的碱式滴定管,每次10mL左右,荡洗液从滴定管两端分别流出弃去,共洗三次。然后再装满滴定管,赶出滴定管下面的气泡。调节滴定管内溶液的弯月面在“0”刻度以下。静置1min,准确读书,并记录。,HCl标准溶液荡洗三次后(每次用10~15mL溶液),。加酚酞指示剂2滴,此时溶液应无色。。近终点时,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1/181/18:..无机化学滴定实验-实验原理及过程壁,再继续滴定,直至溶液在加下半滴NaOH后,变为明显的淡粉红色,在30s中内不褪,此时即为终点。准确读取滴定管中NaOH的体积。终度数和初读数之差,即为与HCl中和所消耗的NaOH体积。注意:%。【相对平均偏差用途:做多元化的分析时,往往要平行分析多次,然后取几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组分析结果的代表。但是测得的平均值和真实数值间存在着差异,所以分析结果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,为此要注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,寻求分析工作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和误差出现规律,要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赖程度作出合理判断;公式:平均偏差除以平均值(注意最后求出的是百分数)】,其反应式如下:Na2CO3-+2HCl→2NaCl+CO2++H2O滴定至反应完全时,,可选用溴甲酚绿—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指示钟点,其终点颜色变化为绿色(或蓝绿色)到亮黄色(pH=),根据Na2CO3的质量和所消耗的HCl体积,可以计算出盐酸的浓度c(HCl)。:先置于烘箱中(270~300℃)烘干至恒重后,保存于干燥剂中。溴甲酚绿—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:溴甲酚绿-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:,摇匀。-5份。-(应准确到小数点后第几位?)。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,各加入80ml水,使其完全溶解。加9滴溴甲酚绿-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溶液(或1~%甲基橙指示剂),用待标定的HCl溶液滴定,快到终点时,用洗瓶中蒸馏水吹洗瓶内壁。继续滴定到溶液由绿色变为亮黄色(不带黄绿色)(甲基橙由黄色突变为橙色)。记下滴定用去的HCl体积。2/182/18:..无机化学滴定实验-+碳酸钠质量(倒出前)/g称量瓶+碳酸钠质量(倒出后)/g称出碳酸钠质量/gHCL:最后读数/mL最初读数/mL净用体积/mLC(HCl)/(mol/L)平均值C(HCl)/(mol/L)标准偏差s实验五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(酸碱滴定法),NaHCO的含量和总含量(以NaO表示)的测2332定,通常能用“双指示剂法”。实验中,先加酚酞指示剂,以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无色,此时溶液中NaCO仅被滴定成NaHCO3,即Na2CO3只被中23和了一半。反应是如下:NaCO+HCl==NaHCO+NaCl233然后再加溴甲酚绿-二甲基黄指示剂,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到亮黄色,此时溶液中NaHCO才完全被中和:3NaHCO+HCl==NaCl+HO+CO↑322假定用酚酞作指示剂时,用去的酸体积为V1,再用溴甲酚绿—二甲基黄作指示剂时,又用去的酸体积为V2,则Na2CO3,NaHCO3以及Na2O的含量可由下列式子计算:w(NaO)=[1/2*c(HCl)*V*M(NaO)]/m22s式中m为碱灰式样质量(g);V为滴定碱灰试液用去HCl的总体积(mL)。s3/183/18:..无机化学滴定实验-,酚酞指示剂,溴甲酚绿—二甲基黄指示剂,.15~,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,各加50mL蒸馏水,1滴酚酞指示剂后,溶液呈红色。,记下用去HCl体积(V)。1注意滴定过程,酸要逐滴加入并不断地摇动溶液以避免溶液局部酸度过大,防止NaCO直接转化为CO,而不是转化成NaHCO。2323第一次重点到达后,再加9滴溴甲酚绿—二甲基黄指示剂,继续用HCl滴定,直到溶液由绿色变为亮黄色。记下第二次用去HCl体积(V)。2四、实验报告格式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测定序号记录项目123称量瓶+试样质量(倒出前)/g称量瓶+试样质量(倒出后)/g试样质量/gHCL:第一次终点读数/mL初始读数/mL净用量/mLHCL:第二次终点读数/mL第一次终点读数/mL净用量/mLw(NaO)2平均值标准偏差sw(NaCO)23平均值w(NaHCO)3平均值4/184/18:..无机化学滴定实验-实验原理及过程实验六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一、实验原理乙二胺四乙酸(简称EDTA,常用H4Y表示)难溶于水,分析化学中通常使用其二钠盐。EDTA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1:1的稳定配合物,因此能用含有这些金属离子的基准物,在一定酸度下,选择适当的指示剂来标定EDTA的浓度。标定EDTA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Zn、ZnO、CaCO、Bi、Cu、MgSO4?7H2O、3Hg、Ni、Pb等。用Zn作基准物可以用铬黑T(EBT)作指示剂,在NH3H2O—NH4Cl缓冲溶液(pH=10)中进行标定,其反应如下:滴定前:Zn2++In2-==ZnIn(纯蓝色)(酒红色)式中In为金属指示剂。滴定开始至终点前:Zn2++Y4-==ZnY2-终点时:ZnIn+Y4-==ZnY2-+In2-(酒红色)(纯蓝色)所以,滴定终点时,溶液从就红色变为纯蓝色。二、实验试剂NHHO—NHCl缓冲溶液(pH=10):,3244加入57mol/LNHHO,用水稀释到100mL。32铬黑T指示剂,纯Zn,EDTA二钠盐。三、实验步骤1、,溶于1000mL水中,必要时可加热加快溶解。2、+标准溶液的配制取适量纯锌粒,用稀HCl稍加泡洗,以除去表面的氧化物,再用水洗去HCl,然后,用酒精洗一下表面,沥干后于110℃下烘几分钟,置于干燥剂中冷却。~,至于100mL烧杯中,加5mL1:1HCl,盖上表面皿,必要时温热,使Zn完全溶解。冲洗表面皿及杯壁,小心转移于250mL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标线+标准溶液的浓度c(Zn2+)。3、EDTA浓度的标定用25mL移液管吸取Zn2+标准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,逐滴加入1:15/185/18:..无机化学滴定实验-实验原理及过程NHHO,同时不断摇动直至慢慢的出现白色沉淀Zn(OH)。再加5mL322NHHO—NHCl缓冲溶液、50mL的水和3滴铬黑T,用EDTA标准溶液滴324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。记下EDTA溶液的用量V(EDTA)。平行标定三次,计算EDTA的浓度。实验七水的硬度测定(配位滴定法)一、实验原理用EDTA测定Ca2+、Mg2+时,通常在两个等分溶液中,分别测定Ca2+量以及Ca2+、Mg2+总量,Mg2+量则从两者所用EDTA量的差数求出。在测定Ca2+时,先用NaOH调节溶液到pH=12~13,使Mg2+生成难溶的Mg(OH)沉淀。加入钙指示剂与Ca2+配用呈红色。滴定时,EDTA先与游离的2Ca2+配位,然后夺取已和指示剂配位的Ca2+,使溶液的红色变为蓝色为终点。从EDTA标准溶液用量可计算Ca2+的含量。测定Ca2+、Mg2+总量时,在pH=10的缓冲溶液中,以铬黑T为指示剂,用EDTA滴定。因稳定性CaYMgY2-MgInCaIn。铬黑T先与部分Mg2+配位为MgIn(酒红色)。而当EDTA滴入时,EDTA首先与Ca2+和Mg2+配位,然后在夺取MgIn中的Mg2+,使铬黑T游离,因此到达终点时,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。从EDTA标准溶液的用量,即可以计算样品中的钙镁总量。二、实验试剂6mol/LNaOH,NHHO-NHCl缓冲溶液(pH=10),铬黑T指示剂,钙324指示剂三、实验步骤1、Ca2+的测定用移液管准确吸取水样50mL于250mL的锥形瓶中,加50mL的蒸馏水2mL6mol/LNaOH(pH=12~13)、4~5滴钙指示剂。用EDTA溶液滴定,不断摇动锥形瓶,当溶液变为纯蓝色时,即为终点。记下所用的体积V。用相同2的方法平行测定三份。2、Ca2+、Mg2+总量测定准确吸取水样50mL于250mL锥形瓶中,加入50mL蒸馏水、5mLNHHO-NHCl缓冲溶液、3滴铬黑T指示剂。用EDTA溶液滴定,当溶液324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的时候,即为终点。记下所用体积V。用同样方法平1行测定三份。按下式分别计算Ca2+、Mg2+总量(以CaCO3含量表示,单位为mg/L)及Ca2+和Mg2+的分量(单位为mg/L)。CaCO含量={[c(EDTA)VM(CaCO)]/V}10003*1*3水样*6/186/18:..无机化学滴定实验-实验原理及过程(上式为Ca2+的含量,下式为Mg2+的含量)式中V、V均取平均值。12四、实验记录水硬度的测定记录实验八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一、实验原理KMnO是氧化还原滴定最常用的氧化剂之一。高锰酸钾滴定法通常在酸4性溶液中进行,反应中锰原子的氧化数由+7变到+2。市售的KMnO试剂中4常含有少量的MnO和其它杂质,高锰酸钾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,常混入少2量的还原性杂质,可待它们可与MnO-反应而析出MnO(OH)沉淀,标定其42准确浓度。然而这些生成物以及光、热、酸、碱等外界条件的改变均会促进KMnO的分解,因此配好的KMnO溶液应除去杂质,并保存于暗处。44HCO2HO与NaCO是较为常用的还原剂,因为它容易提纯,性质22422247/187/18:..无机化学滴定实验-实验原理及过程稳定,不含结晶水,是标定KMnO常用的基准物质。4其反应式如下:2MnO-+5CO2-+16H+==2Mn2++10CO↑+8HO42422反应要在酸性、较高温和有Mn2+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。滴定初期,反应很慢,KMnO溶液必须逐滴加入,如滴加过快,部分KMnO在热溶液44中按下式分解造成误差。4KMnO+2HSO==4MnO+2KSO+2HO+3O↑42422422在滴定过程中逐渐生成的Mn2+有催化作用,结果使反应速率逐渐加快。由于KMnO4溶液本身就具有特殊的紫红色,滴定时KMnO4溶液稍微过量,即可看到溶液呈微红色,示终点已到。故不需另加指示剂。二、实验试剂HSO(3mol/L),KMnO(s),NaCO(s)244224三、实验步骤(1)KMnO标准溶液()的配制:,溶于适当量的蒸馏水中,置于洁净的棕色试剂瓶中,4用水稀释至约500mL。摇匀,塞好,暗处放置7~10天,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上层溶液,存于另一棕色玻璃瓶中,摇匀,待标定。(2)KMnO标准溶液()的标定:,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,各加224蒸馏水40mL和10mL3mol/LHSO的使之溶解。慢慢加热直至(75~85)℃24(见冒热气),趁热用待标定的KMnO溶液滴定,刚开始滴定时,速度较慢,4滴入第一滴KMnO溶液后,不要摇动溶液,待溶液褪色后,再加第二滴4KMnO。待溶液中生成Mn2+后,因起催化作用,反应速率加快,此时开始4摇动溶液,滴定速度也可适当加快,但也绝不可使KMnO连续留下。滴定4接近终点时,紫红色褪色很慢,应减慢滴定速度,充分摇匀,防止超过终点。滴定至加半滴KMnO且摇匀后,能持续半分钟呈现微红色不褪色,即为终4点。记下终读书并计算KMnO溶液的浓度c(KMnO)。44四、需要注意的几点(1)滴定完成时,溶液温度应不低于55℃,否则反应速度慢而影响终点的观察与准确性。操作中不要直火加热或使溶液温度过高,以免HCO分解。224(2)开始滴定时反应速度较慢,所以要缓慢滴加,待溶液中产生了Mn2+后,由于Mn2+对反应的催化作用,使反应速度加快,这时滴定速度可加快;但注意仍不能过快。否则来不及反应的KMnO在热的酸性溶液中易分解。4近终点时,反应物浓度降低,反应速度也随之变慢,须小心缓慢滴入。(3)KMnO溶液受热或受光照将发生分解:4分解产物MnO会加速此分解反应。因此配好的溶液应贮存于棕色瓶中。并2置于冷暗处保存。(4)KMnO在酸性介质中是强氧化剂,滴定到达终点的粉红色溶液在空气4中放置时,由于和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和灰尘作用而逐渐褪色。8/188/18:..无机化学滴定实验-实验原理及过程实验九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一、实验原理HO是医药上的消毒剂,在酸性条件下很容易被KMnO氧化。在强酸224性条件下,KMnO与HO进行如下反应:4222KMnO+5HO+3HSO=2MnSO+KSO+5O↑+8HO4222442422在一般的工业分析中,常用KMnO标准溶液测定HO的含量,有反应422式子可知,HO在反应中氧原子从-1升到0。22二、实验试剂工业HO样品、KMnO()标准溶液,HSO(3mol/L)22424三、实验步骤用移液管准确吸取10mLHO样品()置于250mL容量瓶中,22加水稀释至标线mL稀释液三份,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,各加5mL3mol/LHSO,用KMnO标准溶液滴定之。244计算未经稀释样品中的HO含量。22实验十碘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一、实验原理碘量法的基本反应式是:配好的I和溶液经比较滴定,求出两者的体积比,然后标定其中一种溶液的2浓度,算出另一种溶液的浓度。准确称取一定量的KCrO基准试剂,配成溶液,加入过量的KI,在酸227性溶液中定地完成下列反应①生成的游离的I,立即用NaSO溶液滴定:2223②结果实际上相当于KCrO氧化NaSO了。I-虽在反应①中被氧化,但又在227223反应②中被还原为I-。结果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。由反应①减去三倍量的反应②,即可知KCrO与NaSO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:6,即:227223n(KCrO):6n(NaSO)227223因而根据滴定的KCrO溶液的体积和所取的KCrO质量,即可算出溶液准227227确的浓度。9/189/18:..实验原理及过程碘量法用新配置的淀粉溶液作指示剂。I与淀粉生成蓝色的加合物,反2应很灵敏。二、实验试剂KCrO(s)、HCl(2mol/L)、NaSO5HO(s)、KI(s)、I(s)、淀22722322粉溶液(),NaCO(s)。23三、/LNaSO溶液的配制2223用台天平称取NaSO,溶于适量刚煮沸并已冷却的水中,,稀释至250mL,倒入细口试剂瓶中,放置1~2周后标定。,至于250mL烧杯中,加6g,再加少量水,搅拌,待全部溶解后,加水稀释到250mL。混合均匀。贮藏在棕色细口瓶中,放置于暗处。,加入50mL水,用NaSO2223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后,加入2mL的淀粉指示剂,再用NaSO溶液继续滴定223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。平行滴定2次。计算出两溶液体积比。(预先干燥过)3份。分别置227于3个250mL的碘量瓶中(最好用带有磨口塞的锥形瓶或碘瓶),分别加入10~20mL蒸馏水使之溶解。加2gKI,10mL2mol/LHCl,充分混合溶解后,盖好塞子,以防止I因挥发而损失。在暗处放置5min,然后加50mL水稀释,2用NaSO溶液滴定到溶液呈浅绿黄色时,加2mL淀粉溶液,继续滴入NaSO223223溶液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而Cr3+的绿色出现为止。记下溶液的体积,计算溶液NaSO的浓度。223再根据比较滴定的数据计算I的浓度。2实验十一葡萄糖含量的测定(碘量法)一、实验原理碘与NaOH作用可天生次碘酸钠(NaIO),葡萄糖(CHO)能定量地被次6126碘酸钠(NaIO)氧化成葡萄糖酸(CHO)。在酸性条件下,未与葡萄糖作用的6127次碘酸钠可转变成碘(I)析出,因此只要用NaSO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,22232便可计算出CHO的含量。其反应如下:612610/1810/18:..实验原理及过程⒈I与NaOH作用:2I+2NaOH==NaIO+NaI+HO22⒉CHO和NaIO定量作用:6126CHO+NaIO==CHO+NaI61266127⒊总反应式:I+CHO+2NaOH==CHO+NaI+HO2612661272⒋CHO作用完后,剩下未作用的NaIO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:61263NaIO==NaIO+2NaI3⒌在酸性条件下,歧化产物进一步作用生成I:2NaIO+5NaI+6HCl==3I+6NaCl+3HO322⒍析出过量的I可用标准NaSO溶液滴定:2223I+2NaSO==NaSO+2NaI2223246由以上反应能够准确的看出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NaIO作用,而一分子I产生一2分子NaIO,也就是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I相当。2本法可作为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含量测定。二、实验试剂I的标准溶液();NaSO标准溶液();2223NaOH溶液(2mol/L);HCl(6mol/L);葡萄糖注射液(),淀粉指示剂()。三、,,,边加边摇,直至溶液呈淡黄色。加碱的速度不能过快,否则天生的NaIO来不及氧化CHO,而歧化不与葡萄糖反6126应的和,使测定结果偏低。将锥形瓶盖好,于暗处放置10~15分钟,加6mol/LHCl2mL使成酸性,立即用NaSO溶液滴定,至溶液呈浅黄色时,加进淀223粉指示剂2mL,继续滴至蓝色消失,即为终点。记下滴定读数。实验滴定重复一次。并按照下式计算葡萄糖的含量(g/L)。(式中,)样四、需要注意的几点留意事项:NaSO溶液的配制用新煮沸且刚冷却的蒸馏水;223I溶液配制在KI的溶液之中;2标定NaSO溶液时淀粉指示剂加进的时间和滴定的现象。22311/1811/18:..实验原理及过程实验十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(直接碘量法)一、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,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,参与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,并且有解毒作用。人体不能自身制造维生素C,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维生素C,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维生素C。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,故又称抗坏血酸。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,分子式CHO。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686原性,能被I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,因而可用I标准溶液直接测定。22简写为:由于维生素C的还原性很强,较容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,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,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,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。考虑到I-在强酸性中也易被氧化,故一般选在pH为3~4的弱酸性溶液(稀醋酸)中进行滴定。二、实验试剂维生素C(s);1:1HAc;;淀粉指示剂2三、实验步骤准确称取约适量()研成粉末的维生素C药片,置于250ml锥形瓶中,加入100ml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,再加10mL1:1HAc,完全溶解后,再加入3mL淀粉指示剂,立即用I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2稳定的蓝色,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。重复滴定一次,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。实验十三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(银量法)一、实验原理银量法需要借助指示剂来确定指示终点。根据指示剂不同,银量法又分为莫尔法、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。莫尔法是指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,以KCrO为指示剂,用AgNO标准243溶液滴定氯化物。12/1812/18:..实验原理及过程Ag??Cl??(白)Ag??CrO2-?AgCrO?424AgCl的溶解度AgCrO的溶解度,因此溶液中首先析出AgCl沉淀当达24到终点后,过量的AgNO与CrO-生成砖红色沉淀。34二、实验试剂AgNO(s,AR),NaCl(s,AR),KCrO溶液(),生理盐水324样品三、,但由于AgNO不稳定,333见光易分解,故若要精确测定,则要NaCl基准物来标定。(1),加适量水溶解后,定量转移到100mL3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,摇匀,计算其准确浓度。(2)间接配制将NaCl置于坩埚中,用煤气灯加热至500~600℃干燥后,冷却,放置在干燥器中冷却备用。称取:,溶解后稀释至250mL。3标定:~,分别置于三个锥形瓶中,各加25mL水使其溶解。加1mLKCrO溶液。在充分摇动下,用AgNO溶液滴243定至溶液刚出现稳定的砖红色,记录AgNO溶液的用量,计算AgNO33溶液的浓度。,,加入1mL的KCrO指示剂,用标准AgNO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出现稳定的砖红色(边243摇边滴)。平行滴定三次,计算NaCl的含量。13/1813/18:..+在pH3~9的溶液中,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(phen)2+,其lgK=,=104Lmol-1cm-1,~35086μgmL-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。其吸收曲线如图所示。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3+全部还原为Fe2+,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,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。有关反应如下:2Fe3++2NHOHHC1=2Fe2++N↑+2HO+4H++2C1-22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,一般都会采用标准曲线法,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,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(A),以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,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,绘制标准曲线。在同样实验条件下,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,根据测得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,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。:邻菲罗啉水溶液(),盐酸羟胺水溶液(,此溶14/1814/18:..实验原理及过程液只能稳定数日),NaAc溶液(1mol/L),HCl(6mol/L)NHFe(SO)标准溶液:(SO)12HO,加入4424422少量水及20mL6mol/L的HCl,使其溶解后,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,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,摇匀。此溶液Fe3+浓度为100mg/L。,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mg/L。仪器::在序号为1~6的6只50mL容量瓶中,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,,,,,(含铁10mg/L),分别加入1mL盐酸羟胺溶液,L-1乙酸钠溶液和2mL邻二氮菲溶液,以水稀释至刻度,摇匀。以上述试剂空白溶液(1号)为参比,用比色皿,在510nm波长下,测定2~6号各显色标准溶液的吸光度。在坐标纸上,以铁的浓度为横坐标,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,绘制出A-Fe标准曲线mL容量瓶中,其他步骤同上,测出吸光度并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于Fe的含量(mg/L)。+的测定操作步骤与总铁相同,但不加盐酸羟胺溶液。测出吸光度并从标准曲线+的含量。(mg/L)有了总铁量和Fe2+量,便可求出Fe3+的量。四、;;,稳定后才能做测量;,装上待测液后透光面必须擦拭干净;;,每改变一次试液浓度,比色皿都要洗干净;;,标准系列溶液配制时,,如果浓度超出直线的线形范围,则有可能偏离朗伯-比耳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,就不可以使用吸光光度法测定。15/1815/18:..无机化学滴定实验-实验原理及过程实验十五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一、实验原理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果蔬等绿色植物组织中,并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。当植物细胞死亡后,叶绿素即游离出来,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,对光、热较敏感;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,在稀碱液中可水解成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以及叶绿醇和甲醇。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:叶绿素a和b,两者均易溶于乙醇、、丙酮和氯仿。故容易用丙醇-水体系把他们从植物叶子中提取出来。叶绿素的结构和吸收光谱如图。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图得知,可以在波长663nm和645nm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光度。当两个吸收峰重叠,但仍然服从比尔定律时,吸光度具有加和性,即:(1)(2)解此联立方程式得:式中,分别代表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λ1和λ2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。在λ1和λ2波长下,用1cm比色皿,通过分别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16/1816/18:Thedocumentwascreatedwi